近些年,生活迅猛發展的環境里,蒙古包對牧民來說是極為重要的,在建造或者搬遷的時候非常方便拆遷,那么大家了解蒙古包的知識有哪些嗎?又具備了哪些特點呢?快隨著小編一起來看下吧。以下關于“關于蒙古包的基本知識及性能優勢”的介紹。
【什么是蒙古包制度】
宗教禮制的觀念,在蒙古包中雖然沒有民居大院中體現得突出,但也有明顯體現。蒙古包的門朝南或朝東南方向,以回避強烈的西北風。傳統蒙古包內,以門戶、火灶和佛龕形成南北主軸線,西半邊是男人們的席位,東邊是女人們的席位對門的正上方為高貴客人或長輩之座。
佛龕前邊是上首正座,為尊貴、平時男主人或主客就坐在這個位置。而由于信仰佛教,尊崇佛、法、僧“三寶”,男主人也讓位于來家的喇嘛,后來逐漸演變成請尊貴客人坐西邊上座,自己坐東邊主席的習慣。
在多個家庭或蒙古包組成的牧營地里,一般都按輩份大小由西向東坐落。其空間布局沿用了蒙古包里空間分配的原則。中間是領主的宮帳,緊挨著的是他親近的人們,以右上左次的原則坐落,其周圍則是平民百姓和守衛部隊依次排列。
蒙古包和車輛圈圈組合,形成一個以軍事為中心的具有嚴格布局的圓形軍營。如今,草原上舉行那達慕大會時,主席臺坐落在圓形廣場正北,客房、商店等在右側排列,食堂、飯館等一般在左側,這種布局是古老觀念的傳承。
另外,蒙古人古代信奉的薩滿教屬多神教,崇拜天地、祖先和大自然中的多個神袛。當蒙古人入主,建立元朝統一中國后,把佛教定位國教。一些薩滿教舊俗同藏傳佛教風俗結合起來,形成獨特的蒙地佛教風俗。于是有人就從佛教的信仰上闡釋蒙古包的形象為圣潔的白。
象征出五濁世,塵俗不染。而蒙古包上天窗本身的形狀也很像佛教的法器法輪,蒙古人十分重視天窗,搬運時總是把它駝在上方,人不能跨過或坐在其上。
【蒙古包的建筑特點及文化】
您可能沒聽說過侗族的、黎族的船屋,但是提到蒙古包,那是婦孺皆知的??梢院敛豢鋸埖卣f,蒙古包就是草原文化的一個象征,是草原勇士用粗獷的創作手法,營造出的精致的建筑。
在人們的一般觀念里,蒙古包是一種有著圓形平面和育隆形頂子的帳篷。的確,這就是蒙古包經典的形象。但事實上.蒙古包的種類和形制要比這來得更加豐富多樣。從功能上劃分:蒙古包可以分成車載式和固定式兩大類。
有人可能會問,“既然是介紹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書籍.又寫那么多物質層面的內容,這不是自相矛盾嗎?”事實上并非如此,雖然在歷史文化的長河中,有一部分非物質文化遺產確實可以通過純粹的非物質形態得以保存(如口頭文學等),但另一部分本質上屬于實踐的遺產,卻需要通過“附著”在一定的物質上才能得以呈現。
也正因如此,在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定義中又補充了“有關的工具、實物、工藝品和文化場所”這部分內容。有專家指出.“所謂的工具、實物、工藝品以及文化場所,本身并不是非物質文化遺產,
而是非物質文化遺產所涵蓋的技藝、表演的展現、傳承必須通過這些工具、實物、工藝品以及文化場所來輔助完成,所以,從這個意義上講,即使這些物品具有物質性,但并不影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非物質性?!?/span>
以上關于“什么是蒙古包制度”和“蒙古包的建筑特點及文化”的介紹,希望能讓您了解“關于蒙古包的基本知識及性能優勢”帶來幫助。